“棋牌游戏- 棋牌游戏平台- APP下载5年了我的基金终于回本了!” 高位入市的基民在这轮牛市等“解套”
2025-09-28棋牌游戏,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APP下载
不过虽然上证指数突破了四五年前的高点,但很多在高点发行的基金净值仍在“1”之下,数据显示,2021年主动型权益基金发行1174只,即便经历了今年的上涨之后,截至今年9月22日,单位净值大于1的基金有611只,单位净值在0.7-1区间的基金有435只,单位净值在0.7以下的基金有128只,可见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之下,在上一轮核心资产大涨行情下发行的公募权益基金产品还有接近50%没解套,而有13只基金单位净值还在“腰斩”。
“坤哥,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度过的么。”一位2020年7月买入易方达蓝筹精选的基民在互联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持仓图,高位买入,乘着2020年张坤的风头,一次次觉得自己也有封神的判断,没想到后面净值一路下行,5年了,今年基金终于回本了。同样在高位入市的还有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李玲,回想起四五年前投资基金的日子,李玲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公募基金抱团核心资产,基金净值大幅上涨,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被“封神”,趁着那波热潮,在2021年2月,李玲也冲了进去,买入了当时热门的消费、医药类基金,包括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买入了几只基金不久,市场就“画风”突变,基金净值一路走低。
在净值下跌初期,李玲还尝试着不断的加仓去降低整体的成本价,而后还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定投,但基金净值毫无上涨的迹象,在坚持一年多之后,看着不断扩大的亏损,她终止了定投,又煎熬了两年之后,看着接近“腰斩”的基金净值,在2024年底,她最终选择了将部分基金“割肉”离场,成了高位接盘、低位割肉的典型。李玲自嘲,这几年的基金投资经历堪称一部《基金小白的血泪史》,因为基金的大幅亏损,李玲的老公还跟她大吵了一架。
股价突破2600元,当日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净值3.53元创出历史新高,随后以茅台为代表核心资产股逐步出现瓦解,开始一路调整,这期间茅台股价一度腰斩,张坤管理的该只基金也迎来了剧烈调整,2022年净值下跌16.03%,2023年净值下跌20.99%,2024年净值上涨1.7%,2025年至今净值上涨16.50%,但张坤依旧在坚守其价值投资的选股逻辑,还在重仓白酒股。在本轮A股大涨中,以茅台为代表的在上轮牛市中表现强势的核心资产股整体表现疲软,张坤被戏称为“在茅台里躲牛市的基金经理”,但其管理的基金这几年“跌的多涨的慢”的走势已经引发了很多基民的不满。这种不满从持有人户数上有着直接的体现,2025年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半年报显示,持有人户数为303万户,而在2021年半年报这一数据为713万户,可见四年间超过400万户持有人逃离了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而该基金的规模也从2021年半年报的899亿骤降到了2025年半年报的349亿,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了61%。
9月10日,广发基金公告刘格菘卸任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基金经理,由今年8月增聘的周智硕独立管理该产品。而在今年3月25日,刘格菘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小盘成长基金宣布增聘陈韫中、吴远怡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连续出现产品增聘、卸任操作引发了刘格菘或因业绩不佳将离职的猜想,虽然公司称刘格菘并无离职安排,但这种“增聘-卸任-离职”的戏码已在基金行业多次上演。作为广发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2019年包揽了权益基金年度收益前三甲,在高光之下,广发基金在2020年1月17日为其迅速发行了广发科技先锋基金,基民认购规模超过900亿,而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最后确定配售比例为8.68%,足见当时基民的认购热情之高。2021年8月23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开售,刘格菘又轻松募集了148.7亿元,且投资人在持有基金份额三年内不能赎回。
但这两只爆款基金的净值却辜负了基民的一腔热情,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2022年净值下跌25.88%,2023年净值下跌31.22%,2024年净值上涨6.85%,直到今年9月5日,在A股大涨行情的带动下,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净值才终于回到1以上,截至今年9月22日,该基金单位净值1.0692,5年多的时间,这只基金带来的总回报还不到7%。而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在2022年净值下跌25.79%,2023年净值下跌33.97%,2024年净值上涨4.74%,截至到今年9月22日,这只基金净值仅为0.62,仍大幅亏损38%,持有这只基金的基民回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2019年底至2025年7月底,5年多的时间里,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资产净值暴涨了5.56万亿元,在规模扩张上可谓高歌猛进,而这期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怪象饱受基民诟病,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深度变革期。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主体顺序,为公募基金降费勾勒了“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三阶段实施路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拉开序幕。今年9月5日,公募基金行业第三阶段费率改革落地,费率改革顺利收官。据测算,三个阶段累计每年将为投资者让利超过500亿元。
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 痛点,方案提出建立浮动管理费制度,对新设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推行与业绩挂钩的费率模式,彻底扭转基金公司 旱涝保收 的经营模式。同时改革直指短期化行为,要求基金公司将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考核权重提升至 8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 80%。同时将投资者盈亏占比、业绩基准对比等指标纳入监管分类评价体系,标志着行业从“重规模”到“重回报”的系统性改革开启。
管理规模是基金公司的重要指标,每发行一只基金就能带来稳定的管理收入,而一只爆款基金一年就可能带来几亿的管理收入,这造成了基金公司“规模至上”的生存逻辑,也造就了基金公司频繁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的冲动,而基民最关心的是净值的上涨,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纷纷从神坛跌落,公募造星模式逐渐退潮,如何真正将投资者的利益和获得感放在首位成为核心问题,公募基金行业面临从 规模驱动 向 回报导向 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