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圆桌】推动棋牌游戏- 棋牌游戏平台- APP下载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10-12棋牌游戏,棋牌游戏平台,棋牌游戏APP下载
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但存在“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习三次主持召开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座谈会。2015年,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推动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是: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突破。“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成,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主要城市1小时至1.5小时区域交通圈基本形成。“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综合交通融合发展,客流内循环占比55.32%。三地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生态环保质量有效改善,流域共治保碧水,推进跨区域河湖长联动机制,集中开展对“六河五湖”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护蓝天,地区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从严管理守净土,京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空间重构为提升核心功能提供支撑。通过大规模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和医疗资源,北京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的密度有效降低。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提升市场超1000个。这些腾退出的空间,大部分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如增加绿地、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服务平台、补充高精尖产业用地等。原大红门、动物园等批发市场集群疏解后,部分区域正转型发展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等。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在一片空地上拔地而起,与北京、天津构成等边三角形,形成鼎足之势。目前,雄安新区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常住人口持续增长,2024年底达136.07万人,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这里扎根创业,中央企业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300家。2024年全年疏解人员子女在雄安新区上学人数同比增加89.5%。央企、高校、医院等疏解项目稳步推进,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已投用或即将投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迈进,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率先搬迁至副中心,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市级机关搬迁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重点功能区初具规模,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的协同发展也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教育医疗资源有序疏解与区域均衡布局成效显著。北京部分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建立分校等方式向河北、天津辐射,如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八中、北京五中等优质中小学在河北曹妃甸、廊坊等地建立分校。北京与河北医疗机构合作持续深化,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张家口、保定等地区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了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安贞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市属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优化了北京市域内的医疗资源布局。
一是锚定功能定位,绘就各展所长的协同发展蓝图。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有效衔接,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北京依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凭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及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要平台,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为津冀承接产业转移、共享创新成果创造良好条件。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着力打造科技转化的中试基地,围绕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向,积极建设中试转化平台,推动原始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大力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及高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河北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注重打造和创新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赋能产业”为主题,协同京津推进场景共建共享、协同部门打造重点产业领域场景、协同地方建设区域特色场景;聚焦先进钢铁、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绿色技术示范应用,着力打造产业转型场景;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二是链动高端产业,解锁优势互补的聚合发展密码。一方面,“六链五群”协同,加快产业生态建设。三地联合绘制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六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梯次建设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五个产业集群。目前,京津冀共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其中三地联合共建5个,涵盖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安全应急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另一方面,建设产业合作平台,增强域内创新资源流动性。三地合作共建科技园区促进协同创新,中关村科技园区与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承德、保定、石家庄等地创建合作园区,实现了北京依托中关村对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创新溢出。河北积极与京津共享创新资源,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等新载体,联合共建研发平台,积极引进来自京津的产业创新创业团队。2024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92.2亿元,同比增长34.8%,“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三是深耕优势领域,三地交出亮点纷呈的发展答卷。京津冀已形成“功能互补、层级有序、高效联动”的空间格局,立足自身定位深耕优势赛道,以差异化路径推进协同发展。北京以创新为引擎,数字经济领跑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凸显,获批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已集聚全国超40%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型,区域产业链优势日益凸显。2024年,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快4.3个百分点;智能制造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截至今年7月,已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个;产业协同效能持续释放,2024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23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强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注册企业分别超800家、300家。河北产业转型步伐稳健,创新动力持续增强,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加快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钢铁行业环保转型成效显著,环保绩效A级企业数量保持全国第一,钢铁企业已全面完成环保绩效创A,为全省工业减排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培育创新动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现应享尽享,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国前列,2024年科技特派团精准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16项,推动创新主体规模扩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河北省首家省实验室——燕赵钢铁实验室在唐山揭牌,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来源:经济日报)